
智鬥瓦斯多載,榮獲我校教師I類榮譽稱号“科研先進集體”的瓦斯抽采與利用團隊群英荟萃。該集體由伟德首页官网的翟成、林柏泉、李慶钊、楊威、朱傳傑、徐吉钊6位骨幹成員組成。
團隊在翟成教授、林柏泉教授的帶領下,瞄準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十四五”期間安全科學與工程作為“雙一流”學科的建設方向,面向安全科技前沿,承接“老中青傳幫帶”的優良傳統,赓續奮鬥、潛心科研,笃志創新、躬身立教,服務社會、甘于奉獻。
鬥“氣老虎”,打持久戰
我國大部分煤層構造獨特、滲透性低,瓦斯抽采非常困難。瓦斯是一種與天然氣類似的清潔能源;但在礦工看來,這就是“氣老虎”。在煤礦五大自然災害中,其危害程度居首,被稱為“煤礦第一殺手”。
起初,團隊從防止煤礦瓦斯事故發生入手,從瓦斯災害防治的角度開展研究,現如今将研究重點落于“清潔”方向,将其高效抽取、利用。從最初打鑽抽取瓦斯的單一手段,到利用水力化措施對煤層進行射流沖孔割縫,提高煤層透氣性,為促進瓦斯抽取提供通道,到利用液氮對煤體進行冷沖擊,提高滲透率,再到2020年啟動研究的變革性項目,嘗試利用燃爆壓裂的方式抽采瓦斯……
團隊負責人翟成感歎道:“多年來取得了一些建設性、創新性的成果,我們一直以來堅守的就是‘堅持’‘用心’兩個詞。”
一路走來,團隊立足生産一線做科研創新。他們頻下礦井,緻力于在實踐中找需求、找方向,根據生産現場遇到的難題,組織團隊優秀科研力量進行科技攻關。正如朱傳傑教授所言:“下礦井,去面對問題、直面危險,才能消除隐患、長足進步。”
無色無味無毒的瓦斯,擴散性卻極強,同時易燃易爆,抽采時令人非常頭疼。團隊成員回憶,在沖孔割縫項目實踐觀測期間,由于煤層中瓦斯壓力高,沖孔時水流易噴出,易導緻巷道瓦斯超限,嚴重威脅生産安全,令他們非常苦惱。發現問題後,團隊立刻展開針對性科研技術攻關。他們反複觀測試驗集體讨論,牢牢地撲在項目上。最終設計出了一套防噴裝置,保證了沖孔割縫抽采時巷道的安全性。
師徒傳幫帶,一幹就是40年
科研實踐,人才為急。團隊采取人才引進政策吸納外部人才,同時在内部依靠骨幹成員培養專業人才,集聚優秀科研力量建設團隊。他們不僅僅是科研工作中的同事,還是學習生活中的師徒。
三十八年前,林柏泉教授師承周世甯院士攻讀碩士學位,而後加入周院士帶領的團隊,開展對礦井瓦斯防治利用項目的研究。對瓦斯越研究,越了解,林柏泉教授就越堅定瓦斯防治利用的研究方向。“周世甯院士的指導對我的影響很大,他是我科研路上的引路人。”林柏泉教授說。
後來,林柏泉教授帶領團隊繼續開展對礦井瓦斯防治的科學研究。他主動幫助年輕教師找準研究方向,打造了一支氛圍親和的團隊,并毫無保留地将自己的學術知識傳授給研究團隊中的年輕人。而這支團隊中,就有着林柏泉教授的學生翟成教授。
翟成說:“幾代礦大安全人,周世甯、俞啟香、王德明、林柏泉、程遠平、王恩元、周福寶等一衆院士、教授,數十年堅持不懈地奮鬥,給予了我很多指導和幫助,我想我隻是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現如今,翟成的學生徐吉钊和餘旭也在這個團隊中。2018年,徐吉钊國家留學基金申請落選後,一度放棄了留學念頭,“翟成老師得知消息後就鼓勵我繼續深造,希望我不要有思想壓力。當時留學期間所用的生活開銷,也是實驗室幫助解決的。”徐吉钊感激地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聯合培養計劃結束後,他便回到礦大,繼續投入研究當中。餘旭碩士研究生師從翟成教授,後考取了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博士。四年博士畢業後,正是因為團隊的創新引領意識和融洽的氛圍,他回歸團隊,繼續從事瓦斯防治理論與技術研究。
幾十年來,他們傳承着“老中青傳幫帶”的傳統,在瓦斯防治領域積極研究,為煤礦安全保駕護航。他們也積極培養着新的骨幹力量,“安全領域更廣闊的天地需要更多優秀人才。”
奔赴一線,讓科研成果落在祖國大地上
先進科技的研發,也在逐漸改變基層煤礦行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翟成說:“我們想做的,就是将我們的科研成果落實到祖國大地上。讓煤礦行業的人員及時了解前沿知識與技術,真正讓科研落地、落實、有實效。”
團隊成員研發的難抽煤層強化增透及瓦斯高效開發成套技術裝備、煤層脈動水力壓裂技術、采煤工作面“爆破-注水”一體化技術、超低濃度瓦斯自回熱蓄熱氧化發電技術等多項研究成果現已在煤炭開采領域得到了應用。
團隊成員還積極參與安全科技的傳播與普及和行業人才培訓。通過實地調查,開展企業培訓等方式,他們及時将新技術的理念、操作方法等傳遞給現場的工作人員,提升基層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術。
其中,林柏泉作為國家安全生産專家組專家,多年來長期堅持奔赴現場一線,探訪深入陝西、山西、江蘇等14個省48個高瓦斯礦區的近百處礦井,在需求最迫切的一線提供科研服務。同時還積極參與國家層面安全生産政策法規、行業标準與規劃制定、安全生産經驗交流、事故救援與調查等工作。
瓦斯抽采與利用團隊成員們數年來和瓦斯鬥智鬥勇,投身于變革性、創新性、前瞻性的科研實踐,想法卻從來質樸而踏實,“我們隻為促進安全科技的進步,若能在瓦斯防治、抽采利用方面作一點點貢獻,心中便已很滿足了。”
團隊成員一緻表示,此次“科研先進集體”稱号的評定是對集體成員們多年來潛心研究、戮力創新的肯定,更是一種鼓勵和期盼。接下來,團隊将在低濃度瓦斯利用和提純、新型煤層壓裂增透技術、智能化瓦斯抽采技術等方面踵事增華、緻知力行,在國家倡導的“雙碳”背景下,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繼續為國家構建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新聞來源:大學生傳媒中心 陽靖文 羅千紫 牛璨
攝影:
責任編輯:李居銘
審核: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