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學院與韓國漢陽大學舉行“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合作與交流項目” 線上推進會,該項目由我院劉清泉副教授與韓國漢陽大學Kun Sang Lee教授合作申報,項目執行期2年。學院副院長王亮、項目負責人以及研究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王亮副院長介紹了伟德首页官网與伟德首页官网的發展曆程、特色專業及辦學成就。他希望,雙方持續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誼,謀求更加穩固的合作,共同譜寫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并誠摯邀請Kun Sang Lee教授在合适的時候來我校訪問交流。
Kun Sang Lee教授簡要介紹了漢陽大學與地球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發展曆史,重點介紹了自己的三個研究方向“Enhanced Oil Recovery”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及“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CCS, UTES”,分享了團隊前期在油藏CO2驅油提高采收率、CO2緻裂頁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誠摯邀請劉清泉副教授及團隊成員來漢陽大學訪問交流。
劉清泉副教授介紹了團隊的人員及實驗儀器情況,分享了“基于煤層瓦斯擴散-滲流解耦的吸附時間測定理論與方法”“考慮脫附擴散遲滞影響的煤層瓦斯流動模型”等最新研究成果,并圍繞非常規儲層流體運移數值模拟及軟件開發與Kun Sang Lee教授展開研讨。
會議中雙方還商讨了拟開展的兩項研究内容的時間節點、數據共享、煤岩樣采集及知識産權等問題。
附:漢陽大學及Kun Sang Lee教授簡介
漢陽大學(Hanyang University)創立于1939年,前身為東亞理工學院。漢陽大學是一所在理工大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韓國頂尖綜合大學,理工科在韓國處于領先地位。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漢陽大學2022年位列156名(亞洲排名24),工程學科位列79名;漢陽大學2021年工程礦産與采礦專業排名第51-60位。資源環境工程專業是漢陽大學的強勢專業,自建校之初就已成立。該系圍繞“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戰略礦物資源的勘探、開發及處理技術”、“環境修複技術”、“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研究方向彙聚了韓國頂尖科學家及研究人員。建有石油工程與儲層地質力學實驗室、資源環境處理實驗室、生物能源與環境修複實驗室、岩石力學與地下空間實驗室等,具備開展前述研究方向的雄厚軟硬件實力。
Kun Sang Lee教授,現任國際能源署提高采收率技術合作項目韓國代表、韓國礦物與能源工程師學會(Korean Society of Mineral and Energy Resources Engineers)副主席及韓國石油工程師學會(Korean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副主席,兼任Geosystem Engineering主編(2013-2020)、Petroleum Research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等期刊編委。Lee教授長期從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中的多場耦合及開發中誘導的地質環境影響研究,特别在不同技術(CO2驅、聚合物驅、氣驅、水驅)提高采收率及CO2地質封存(CCS)建模與定量分析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主持多項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和韓國能源技術評估與規劃研究院資助的科研項目,其在“納米孔隙儲層多相流體流動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可顯著提高大規模數值模拟器的預測能力,獲2013年度韓國礦物與能源工程師學會卓越研究獎。
新聞來源:劉清泉
責任編輯:劉清泉、王銘
審核人:王亮